2008年6月2日

20080427勞動記者會新聞稿

20080427國際家協新聞稿
五一勞動節 關懷新底層勞動者
正視移民婦女的五大勞動困境

在五月一日勞動節前夕,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公佈了移民婦女勞動處境的問卷調查,同時特別製作了二十餘幅「移民婦女百工圖」,讓移民婦女的勞動影像,清晰躍然地呈現在台灣社會面前,勤奮勞動的移民婦女儼然成為台灣勞動市場上的新生力軍。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以行動劇揭開了記者會的序幕,兩位外籍配偶陳氏秋柳跟阮氏幸源以親身經歷演出尋找工作所遭遇的歧視,「你是外籍的,我們不用你」、「外籍的,會做這個嗎?」…..演來一度觸及姐妹們的經驗,委屈中來不禁淚流,現場外籍配偶紛紛拭淚。 根據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調查,發現移民婦女因為語言、種族弱勢,往往遭遇到嚴重的就業歧視;即便是進入了職場,也身受低劣的勞動條件之苦。原生的「外籍」血緣以及維持夫家生計的迫切需要,「勤奮移民婦女」的背後,往往是他們屈就低於勞動基準工作的事實。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調查結果,發現多數移民婦女從事餐飲業、家事清掃幫傭以及小外包廠等行業,都處於非正式經濟部門或是處於正式經濟部門的邊緣勞動位置,調查揭露了移民婦女在勞動市場上普遍遇到的困境與歧視,移民婦女已經成為台灣「新的底層勞動者」。

移民婦女求職被拒 連台灣老公也為老婆叫屈
在台灣,維持一個家庭的經濟壓力,不斷擠壓著這些「國際家庭」。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雙薪家庭,對於國際家庭而言更是必須如此,以求生存。這也使得這些移民婦女們除了傳統家務勞動、生養小孩之外,更逃脫不了儘速進入職場的壓力。一群娶移民婦女的「台灣老公」們,特別站出來為他們的牽手說話。他們說自己妻子幫忙養家照顧小孩,有的老公失業,外籍妻子儼然成為家中經濟的重要支柱;對於老婆在工作中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更是看在眼裡。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常務監事楊金德說,自己的老婆求職屢遭拒絕,因為老闆不知道可以聘請外籍配偶;後來好不容易任職紡織業工廠擔任論件計酬的作業員,卻發現台灣同事做簡單易做的,領班卻把深色難做、價錢又差的毛衣分配給自己的老婆!他大大為自己的老婆叫屈!! 職場上的同工不同酬還有就業歧視,成為移民婦女普遍遭遇的處境。
移民婦女的三大現象 五大勞動困境
根據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發出七十五份問卷的訪談調查,發現在勞動市場上的移民婦女有三大普遍現象
1. 21歲至30歲的勞動婦女就佔了64%。都屬於青壯年,是年 輕的勞動力。
2. 有將近36%的移民婦女從事餐飲服務業,30%的移民婦女在工廠從事製造業部門之工作。
3. 她們幾乎都是「新台灣之子」的母親,是養家的外籍媽媽。
這些移民婦女在勞動市場上遭遇到的五大困境則分別是:
1. 沒有勞保:有72%的移民婦女沒有勞工保險,背負雇主 節省勞動成本的結果。
2. 沒有加班費:有68%的移民婦女即便超時工作也沒有加 班費。超時加班領有加班費的婦女,也僅有14%領有合乎 勞動基準法規定的加班費,她們多半從事製造業。
3. 就業歧視:雇主有意或者是無意(不知道東南亞籍配偶無 需另外申請工作証即可工作)使用「請外籍的要申請工作 証」、「你沒身分証」、「你操越南口音、我不要 用你」拒絕移民婦女求職。 4. 從事特殊的、零碎的工作時段:在高雄,超過一半的移 民婦女從事零碎的部份工時工作,她們多在餐飲服務 業;這種現象在北部亦然,北部更發現許多移民婦女所從 事的工作是下午三點至凌晨兩點的特殊班表。這樣的工 時現象使得移民婦女得以兼顧育兒,但為了賺取足夠的收 入,往往也被迫身兼二職。
5. 低薪資:據調查統計,有57%的移民婦女「月總收入」 高於基本工資17280元,除了極少數移民婦女可以進入政 府部門或民間社團的通譯工作得以得到合理薪資;多數移 民婦女必須依賴超時工作來取得高於基本工資的收入。
在移民婦女紛紛進入勞動市場的事實下,這些「新台灣人」的移民婦女所承受的多重歧視與辛酸,應該被台灣社會正視。移民婦女的特殊移民身分,往往使得居留身分影響到其工作權益,不論是東南亞籍配偶或是大陸配偶的相關規定又有不同,這些就業資訊,往往使得雇主搞不清楚,為免觸法而選擇不僱用移民婦女。還有,多數移民婦女因為不懂台灣勞動法令,常常是老板說了就算,甚至有的還會簽下不利於己的勞動契約!


因此,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呼籲:
1. 勞委會以及內政部移民署必須加強宣導雇主及移民婦女認識移民工作、勞動權益等相關規定與保障。
2. 正視移民婦女的勞動權益,勞動基準法必須一體適用所有勞動者。
3. 要求勞委會及地方勞政機關,強制落實勞動基準法的各項攸關工時、薪資等勞工權益保障。為了協助移民婦女解決職場上的各種疑難雜症,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特別於南北辦公室各設立專線電話,提供移民婦女勞動權益的諮詢服務。
勞動權益專線諮詢 (台北)02-2280-9500 (高雄)07-767-5462

沒有留言: